近年來加密貨幣的價值提升,詐騙手法也日益翻新。從感情詐騙到偽裝交易平台,這些手法不僅新型且難以察覺,一旦資金遭竊,追回難度較高。
看完這篇指南,了解最新詐騙趨勢與防範技巧,避免資金流入詐騙集團手中,保障自身權益。帶您掌握2025年常見的加密貨幣詐騙模式,了解救濟途徑以及協尋專業的律師協助,在關鍵時刻爭取最大保障。
什麼是加密貨幣
加密貨幣,又被稱作虛擬貨幣。對比像台幣、日幣、美元這種法定貨幣,加密貨幣並不存在實體形式,也不是透過國家政府發行,而是存在於網路世界裡面的「商品」。
由於加密貨幣並非政府發行,也不依賴金融機構運作,可以在監管有限的情況下,迅速的轉移到其他的帳戶,甚至洗出海外,因此特別受到詐騙集團的青睞。
在2014年金管會再次說明比特幣是虛擬商品,所以金管會禁止金融機構收受、兌換比特幣,也不能在銀行ATM提供比特幣相關服務。
且金管會再次強調比特幣價格波動大,可能產生投資風險或是無法兌換;不只欠缺法律上的保障,也常淪為販毒、洗錢、走私等非法交易工具之風險。
事實上,加密貨幣本身是合法的。真正的問題在於,一般民眾對加密貨幣的陌生、不熟悉加上高投資低風險等話術,來欺騙受害者。對於加密貨幣這種新興技術,一般民眾如果沒有足夠的研究,就容易受到詐騙集團的誘騙,最後血本無歸還很有可能捲入詐欺案件中!
為何加密貨幣吸引詐騙集團
加密貨幣具備匿名性、去中心化、跨境交易等特點,雖交易方便卻也讓詐騙集團如魚得水。交易不需實名驗證,加上不透過銀行或金融機構交易,詐騙集團常將資金迅速轉至海外錢包,受害者的資金難以追回。此外,全球監管制度尚不完善,部分虛擬貨幣平台未受法律約束,各國法規不一,成為詐騙工具溫床,淪為詐團的洗錢方式。
常見的加密貨幣詐騙類型
龐氏騙局
是一種自稱「高投資率、低投資風險」的話術,誘騙投資者的加入,它指的是以「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運作的投資詐騙,利用後進投資者的資金來支付前面投資者的利潤,讓整個投資計畫看起來穩定獲利、吸引更多人加入。
這類手法常見於高收益保證投資、加密貨幣平台、非法直銷甚至是網路資金盤。一旦資金流入停止或參與者大量提領,整個系統就會崩潰,投資人血本無歸。因此,在現代金融領域中,「龐氏騙局」成為一種詐騙手法。
ICO(首次代幣發行)詐騙
是近年來詐騙集團常見的詐騙手法,詐騙者透過虛構的區塊鏈項目,建立吸引人的白皮書與網站,聲稱項目將帶來高回報,誘使投資者購買其代幣加上利用投資者對加密貨幣的陌生進行操控。募資完成後,詐騙集團便捲款潛逃,投資者血本無歸。
網路釣魚及駭客攻擊
詐騙集團常會用交友軟體、社群媒體等平台接觸對象,先用聊天方式培養感情,進一步發展為朋友或戀人關係。當雙方建立起一定的信任後,向對方提出的「投資機會」,通常會提供連結或APP,引導對方進行金錢交易。這類詐騙手法對方會自稱是單身的成功人士,加上有一定的情感連結,會更讓當事人無法分辨對方是詐騙集團,是現今常見的詐騙手法。
假冒交易所及錢包
詐騙集團會製作與真實交易所非常相似的交易網站或app,誘騙使用者在上面註冊帳號、綁定銀行帳號進行操作。這些假平台看似與正當交易所無差異,也常會提供虛假的報酬數據與客服系統,讓使用者相信投資的資產正在增值。但受害者想嘗試提領資金,系統就會出現錯誤訊息或要求額外支付手續費,最終導致無法提領,受害者投資的資金無法要回!
2025年新興詐騙趨勢
殺豬盤詐騙(長期培養關係後誘騙投資)
詐騙集團透過交友軟體、社群媒體等平台,長期與受害者建立感情,增加信任度後再誘導對方投資虛假的加密貨幣項目或平台。這類詐騙往往包裝成成功人士,過程精心設計、手法細膩,使民眾深陷其中難以察覺。遇到投資等話術需提高警覺、避免金錢往來,是防止此類詐騙的關鍵。
AI生成詐騙內容(假冒身份或訊息)
AI技術的成熟,詐騙集團開始利用AI的製圖工具、偽造聲音等,冒充親友、銀行或官方機構發送訊息,甚至製作逼真的語音或影片,誘導民眾進行轉帳或透露個資。新型詐騙比以往更難分辨真假,可撥打165反詐騙專線尋求協助,在AI的時代,辨識AI詐騙訊息是防範詐騙集團的必要方法。
加密貨幣ATM詐騙(冒充官方誘導存款)
新型詐騙常冒充政府機構、公務員,聲稱民眾涉及犯罪或有罰款未繳,並要求前往加密貨幣ATM存入資金以「解決問題」。實際上,這些資金會直接流入詐騙集團的帳號。政府機關更不會要求使用加密ATM付款,遇此應立即撥打165反詐騙電話求證。
詐騙交易平台(模擬真實平台騙取資金)
網頁設計仿造知名交易所,並偽造頁面與客服,讓投資者誤以為資金安全實際已落入詐騙集團的口袋。這類平台在使用者提領時設下障礙或要求手續費,甚至完全消失。投資前應驗證平台是否合法,並參考官方警示清單,避免落入陷阱。
辨識詐騙的紅旗警示
一、過高回報承諾(低風險高收益)
詐騙集團常以「低風險高收益」作為話術,聲稱保證獲利,或是在短時間內翻倍賺錢、穩賺不賠等等。這類話術聽起來非常誘人,但!任何正規投資都伴隨風險,要清楚回報與風險成正比,沒有穩賺不賠的投資。如果對方極力保證低風險、內線消息等特權資訊,更要提高警覺。面對這類話術,應保持懷疑態度,避免衝動投入資金。
二、緊急催促行動(限時優惠等壓力)
詐騙集團會利用時間壓力,例如:「限時優惠」、「今天不決定就沒機會」等話術,他們會營造出機會稍縱即逝的假象,迫使你倉促作決定,目的在於阻止你查證真實性。正常的投資與交易,不會用話術迫使你在短時間內做出決定。面對任何要求「立即回應」的提案時,要更冷靜思考,保護自己不受騙!
三、未經驗證的平台或個人
詐騙集團常用的詐騙手法之一:會冒用公司名義或利用設計精美的社群帳號來營造可信度。通常會自稱是合法機構,會提供無效、偽造的官方註冊資訊、聯絡地址或執照,甚至無法提供。一旦出事便無法聯繫上對方,才驚覺是詐騙!無論是投資、借貸、購物或交友,若對方無法提供可信的身分證明或公司資訊,就應提高警覺。在進行任何金錢往來前,務必查證平台是否有合法登記、真實評價,避免落入詐騙陷阱!
四、缺乏透明度的運作模式
詐騙集團常以模糊的說法來包裝運作方式,例如:強調高收益,卻無法清楚說明資金如何運作、投資標的,或資金最終流向何處。
常用專業術語混淆視聽,或避重就輕地回應問題,無法取得實質資訊。若對方無法提供清楚的營運流程,或避談風險細節,需要更提高警覺。
正常的金融或投資機構會主動揭露相關資訊,並有明確的監管與規範。面對資訊不透明、資料模糊的平台或個人,務必要保留懷疑態度,切勿貿然投入資金,以免落入騙局。
台灣的重大案例
JPEX詐騙案(涉及名人代言及53億台幣損失)
藝人陳零九因為代言人的身分,被捲入香港加密貨幣平台JPEX詐欺案的風波,成為了社會矚目的焦點。
因投資門檻低、眾多名人加持增加信任感,加上承諾高年利率(高達 20% 的「穩賺」利息),導致許多小資族投資,需要提領資金時,發現資金無法提領,出現「提幣門檻高」、「手續費暴漲」等異常情況。
用戶才驚覺異常,報警提告,JPEX作為一家登記於澳洲的境外公司,但引發資金困難及轉移資產的詐欺爭議。全案涉及2000多人提告,金額高達13億港幣(約台幣53億餘元)。
部分民眾提起訴訟爭取自己的權益,已追回185萬港幣,剩餘資金仍在調查中,陸續也有民眾提起訴訟追回資金。
2024-2025年近期案例(800萬台幣詐騙案)
2025年高雄爆大型詐騙案,詐團10餘人利用「假中獎通知」誘騙民眾提供個資並轉帳繳稅,短短數週就騙取超過50人,總金額高達800萬元新台幣。詐騙集團以電話或簡訊通知中獎,再安排車手取款或協助受害者操作帳戶,手法專業、流程精密。警方查出詐團每週犯案百筆以上。
📌提醒:接獲不明中獎通知,勿急於回應或提供帳戶資訊;真實中獎活動不會要求先繳稅或匯款。收到疑似詐騙訊息應即時報案或撥打165反詐騙專線查證。
台灣的法律框架
現行詐欺及洗錢相關法律
《刑法》第339條 普通詐欺罪: 處罰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物交付的行為。法定刑為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50萬元以下罰金。
《刑法》第339條之4 加重詐欺罪: 針對特定情況加重處罰,例如:冒用政府機關或公務員名義、三人以上共同犯之、利用傳播工具對公眾散布、利用科技方法製作不實影像聲音等。法定刑為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100萬元以下罰金。
《洗錢防制法》第 15 條: 收受、持有或使用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有下列情形之一,而無合理來源且與收入顯不相當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五百萬元以下罰金: 一、冒名或以假名向金融機構申請開立帳戶。 二、以不正方法取得他人向金融機構申請開立之帳戶。 三、規避第七條至第十條所定洗錢防制程序。
加密貨幣專屬監管
防止非法資金流入加密資產市場,提升市場透明度,2024年7月起,VASP反洗錢註冊要求生效,業者須依法完成反洗錢機制建置,防止非法資金流入加密貨幣市場,符合FATF(金融行動工作組織)評鑑方式的標準。
新規定明確要求所有提供加密錢包、虛擬資產交易、託管或轉移服務的企業,必須向指定主管機關完成註冊,提交業務營運架構、KYC(了解你的客戶)流程及內部控制計劃。違者將面臨罰鍰,甚至刑事責任。
金管會為加強洗錢防制法管理,在洗錢防制法中增訂 VASP 登記制,明確定義 VASP 並對非法業者課以刑責。對於未依規定登記從事業務的VASP,將可處以兩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 500 萬元罰金。金管會計畫對已登記的 VASP,依業務複雜程度進行差異化管理,金管會計畫在 2025 年 6 月前將專法草案提交院會審議,增新加密貨幣專法,進一步保障投資者的權益。
若受騙該怎麼辦?
立即行動:為使後續調查順利,建議受害者切勿打草驚蛇,不要急著向對方透漏自己已經知道受騙的事,並尋求律師的協助。
證據蒐集:訴訟過程很需要證據證明事實。因此,務必要保留與詐騙集團的對話紀錄、轉帳紀錄。
尋求法律協助:加密貨幣詐騙案情複雜,一般民眾對訴訟程序也相當陌生加上洗錢防制法及詐欺的刑責重大,發生詐騙案件時,建議可以委任專業的律師協助處理,降低不起訴的風險。
警局報案:在蒐集整理完證據以及與尋求律師協助後,可以與律師討論警詢如何答辯、提交事證等等,提告對方!
結論
高報酬、低風險、畫大餅、名人加持等等,都是騙取民眾血汗錢的話術,詐騙集團吸引受害者的手法五花八門,要記得天下沒有掉下來的餡餅!面對這些詐騙話術,民眾千萬要冷靜以待、謹慎思考,以免勞民傷財,痛心之餘還需處理訴訟案件。
保持警覺,切勿輕信「保證獲利」等誇大宣傳,是避免落入陷阱的關鍵!
面對層出不窮的加密貨幣詐騙案件,選擇具備實戰經驗的專業團隊至關重要。法律手牽手團隊有豐富的處理案件經驗,協助受害者追回資金、蒐證提告。若您不幸被捲入詐騙風波,歡迎聯繫我們以處理後續的問題。我們將會站在您這一方,竭盡所能為您討回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