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營建與裝修產業中,工程糾紛層出不窮,不論是計價爭議、工期延誤、施工瑕疵還是合約糾紛,都可能導致雙方關係破裂、權益受損。這些糾紛不僅涉及高額金錢,更牽涉複雜的法律與技術判斷,讓許多當事人無所適從。本文將從工程糾紛的常見類型、處理難點、解決方法與提告流程出發,協助您全面理解「工程爭議解決方法」,並提供實務建議,作為日後維權的重要依據。若您正面臨相關困擾,也可尋求值得信賴的工程糾紛律師推薦,以確保您的合法權益獲得最佳保障。
工程糾紛法律諮詢:您的專業解決方案
法律手牽手團隊
2025.07.15


(一)常見工程糾紛類型
- 計價爭議
計價爭議是工程糾紛中最常見的一種,工程商與業主對工程費用總額、追加項目計算方式或單價認定產生分歧。像是:承攬人於施工中提出「增項」,但未經業主許可或討論便進行施工,完工後要求加收費用,便容易引發款項糾紛。另外,像材料價格波動、報價單未明列細節、變更設計後未重新簽訂合約,也都可能成為爭議的導火線。
💡雙方在開工前,建議訂立明確的工程估價單及付款里程碑條款,並在每次變更或追加施工前補簽合約與價格確認書,以保障雙方權益。
- 逾期罰款爭議
當工程無法如期完工,往往會涉及逾期罰款爭議,而糾紛的引爆點一般出現在工期條款不明確,或未明定逾期責任歸屬的情況下。例如:承包商主張延誤原因來自業主遲延付款或追加變更設計,應順延工期;但業主則認為屬承包商人力不足、施工怠惰導致逾期,應依法支付違約金。
💡建議在工程契約中載明「不可抗力事由」、「工期展延程序」與「逾期罰則計算標準」,並保留雙方溝通紀錄與工程進度證據,以利後續主張。
- 驗收爭議
驗收階段是工程最關鍵的一步,也是工程糾紛驗收爭議的高風險點。常見爭議包刮:業主認為工程瑕疵未改善、未達合約約定之標準等,因此拒絕支付尾款;而承包商則認為已按圖施工完成,業主理應支付尾款。部分承包商甚至在未經雙方正式驗收的情況下自認完工交屋,引發後續工程爭議。
💡為避免此情形,雙方應依契約約定的驗收流程辦理,並建議撰寫正式的「驗收紀錄書」、「缺失改善清單」等,雙方簽名確認,有助於界定責任與付款條件。
(二)工程糾紛法律挑戰與處理困難
- 蒐集證據不易:資料缺失,讓主張難以成立
工程糾紛中,證據是勝敗關鍵,但實務上當事人多半未意識到留存證據的重要性,導致「蒐集證據不易」成為最常見的處理困難之一。許多工程相關資料如合約、設計圖、施工照片、驗收紀錄、對話紀錄,若未即時保存,一旦發生爭議便無從舉證。不論是主張施工瑕疵、工期延誤或工程款計算爭議,都需要具體事證支持,否則即便再有理,在法律上沒有證據都難有說服力。
- 責任歸屬不明:多方參與下的灰色地帶
工程案通常涉及業主、設計師、監工、承包商、分包商等多方角色,當發生問題時,最常見的法律困境就是「責任歸屬不明」。例如:壁癌與牆面裂縫,可能是施工工法問題,也可能與建築結構、氣候因素、外牆防水設計有關;又或像是天花板漏水,是設計問題、材料瑕疵,還是施工疏失?若契約未明確界定責任,缺乏紀錄釐清關鍵決策,則可能出現推諉情形,導致訴訟拉鋸、責任分攤混亂。因此,建議在契約中明定各方職責與溝通紀錄,必要時委由律師協助責任分析與法律主張。
- 技術性強:法院審理需依賴專家判斷
工程糾紛通常涉及高度技術性、專業性問題,如施工工法、建材品質、結構設計等,這些並非一般法官能自行判斷,因此在訴訟中往往需進行「工程鑑定」或聘請專業證人,耗時不說費用又是一筆開銷,且鑑定結果仍可能產生爭議。這使得「技術性強」成為訴訟程序中不可忽視的困難因素。為避免陷入漫長程序,當事人可事先尋求專業律師與建築顧問共同擬定訴訟策略,強化證據完整度與技術面論點。
即刻線上諮詢Line @lawhand
二、裝潢糾紛
裝潢糾紛多發生於住宅或商業施工過程中,承包商為了壓低報價、節省成本,而使用劣質材料或未經業主同意擅自更動設計,造成使用安全與美觀問題,常見爭議包刮:施工品質不佳、未依設計圖施工、材料與規格與約定不符,甚至在完工後產生龜裂、漏水、縫隙等瑕疵。
處理方式:這些糾紛需要靠完工照片、合約、設計圖紙等資料作為主張依據,建議一開始就要做好監工工作,好好記錄並按階段驗收成果。
三、工程合約糾紛
工程款爭議通常圍繞於追加費用、付款時程與金額認定等問題。爭議發生的根本原因,往往來自於工程合約條款不清楚或未落實約定變更流程。例如:未明訂每期付款標準、未要求對增減項目補簽契約,導致雙方對工程總價出現歧見。此外,部分承包商可能要求預付材料款或追加未約定工程,業主則可能認為未完工就無需付款,雙方各執一詞,進而引發爭端。
處理方式:預防這類爭議,建議在合約中明列付款條件、變更項目處理方式,並記錄每次變更與付款明細。遇到糾紛時,也可尋求專業律師協助釐清合約效力與責任歸屬,以爭取合法權益。
四、工程驗收階段糾紛
合約爭議涵蓋範圍廣泛,包括合約條款模糊、責任分工不明、設計圖與實際施工差異未修正等。舉例來說,若工期延誤是否應罰款?若未明訂,恐造成後續索賠困難。
處理方式:此類爭議可透過雙方書面往來、通訊紀錄、施工日誌等證據釐清。建議當事人在簽約前諮詢律師審查條款,避免落入合約漏洞陷阱。
五、解決工程糾紛的方法
當工程糾紛發生後,當事人通常會面臨是否要走法律途徑,或先行協商解決的抉擇。根據案件複雜程度與金額大小,以下四種常見方式可作為工程糾紛解決的參考方向。

1. 私下協商:成本最低但風險最高
- 費用:一般來說無須花費額外費用,除非委請律師陪同。
- 耗時:數日至數月都有可能。
- 優缺點:所花費成本最低,且能維持雙方友好關係;反之任一方有反悔風險,條件、協議不具執行力。
說明:私下協商是最直接且成本最低的方式,適用於爭議程度較低、雙方關係尚可的情況。透過溝通釐清誤會或彈性協調金額,能快速達成共識、避免浪費時間和費用。但缺點在於協商無法律效力,若事後一方反悔或拒絕履行,原先協議也難以強制執行。因此建議在協商後,可簽訂簡要書面紀錄或請律師代擬和解書。
2. 調解:柔性程序,第三方協助溝通
- 費用:可參考民事訴訟法第77-20條規定。
- 耗時:法院調解本身並無明確的完成期限,但法官或調解委員可視案件情況另定調解期日。若案件是由法院移付至鄉鎮市調解委員會進行調解,依鄉鎮市調解條例第12條規定,調解委員會應於受理移付後2個月內不成立調解者,將該事件函送法院,續行訴訟程序。
- 優缺點:由公正第三方協助協調,有機會作成與判決書同效力之調解筆錄;反之太過複雜案件和解機會低,仰賴雙方意願。
說明:由中立第三方(如法院、律師公會、消保團體)主持,協助雙方討論爭點、尋求折衷方案。調解程序通常比訴訟快速、費用低廉,亦能兼顧關係維繫與彈性處理,特別適用於「裝潢工程糾紛、工程款爭議」等常見民事工程問題。若成功調解,調解筆錄語判決書有相同效力,具有強制執行力。
3. 仲裁:適用大型工程爭議
- 費用:可參照「中華民國仲裁協會-費用試算」。
- 耗時:依仲裁法第21條第1項規定,除當事人另有約定外,仲裁庭應於組成後六個月內作成仲裁判斷書,必要時可延長三個月。
- 優缺點:仲裁的私密性高、效率快,且具法律效力;缺點是程序費用較高,且不可上訴。
說明:仲裁是一種較正式的替代性爭議解決機制,雙方須事先約定將爭議交由仲裁機構裁決,並放棄訴訟權。適用於工程金額較大或國際建案等複雜糾紛。仲裁程序具保密性高、裁決效力強的優勢,但費用較高,且仲裁結果原則上不可上訴。若合約內有「仲裁條款」,當事人即應依規定進行處理,不得逕行提告。
4. 法院訴訟:最後手段,法律途徑明確
- 費用:可參照司法院網站民事事件徵收標準。
- 耗時:依據「各級法院辦案期限實施要點」,第一審應為1年4個月以內。
- 優缺點:可清楚釐清責任與損害,具執行力;反之耗時耗錢耗精力,需要專業人士鑑定,程序繁瑣。
說明:法院訴訟是處理工程糾紛最具強制力的手段,適用於爭議無法協商、對方明顯違約或金額爭執重大時。訴訟可透過法院判決釐清「責任歸屬、損害賠償或合約效力」,並可強制執行。但缺點在於訴訟程序冗長、費用與時間成本高,且工程案常需鑑定技術細節,增加複雜性。因此建議在提告前,先諮詢專業工程糾紛律師,確認訴訟時機與策略。
六、工程糾紛提告五步驟

- Step1:確認契約內容及違約部分
工程糾紛的根源通常來自於契約履行爭議。首先須詳細檢視雙方簽訂的工程合約,確認內容是否有:工程範圍與報價明細、工期與付款條件,延期、瑕疵、驗收等違約條款,若對方未依約履行(如逾期完工、施工瑕疵、惡意加價),即可據此主張違約責任。建議交由專業律師協助審查契約,以判斷是否具備訴訟基礎。
- Step2:釐清工程時點及來龍去脈
訴訟中最常遇到的問題之一就是事實陳述不清,當事人應整理整個工程經過,包括:開工與完工時間、每階段驗收紀錄與溝通過程、發生爭議的時間與內容。若能同步整理 LINE、Email 訊息、照片、對帳資料等,將有利於訴訟過程釐清責任,避免對方否認事實。
- Step3:聲請證據保全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368條規範:「證據有滅失或礙難使用之虞,或經他造同意者,得向法院聲請保全;就確定事、物之現狀有法律上利益並有必要時,亦得聲請為鑑定、勘驗或保全書證。」若施工現場出現瑕疵、損壞、延宕等問題,應及時向法院申請證據保全。這可在訴訟前由法院派員前往現場拍照、筆錄,固定關鍵證據,防止對方事後拆除或修補掩蓋問題,對於後續「工程瑕疵鑑定」也有實質幫助。
- Step4:寄發存證信函/律師函
在訴訟前,可先透過存證信函或律師函正式向對方主張違約事實,並要求限期改善或支付工程款,一般可起到喚醒對方履約意願、充分表達主張及作為未來訴訟證據,特別是在裝潢工程糾紛、追加項目未付款等情況,存證信函可做為催告與保留法律權利的重要依據。
- Step5: 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經過前述步驟後,對方仍置之不理,或是雙方遲未達成共識,就只能透過訴訟的方式處理,法院審理工程案件時,可能會安排鑑定或調解,程序雖冗長,但訴訟結果具法律強制力與可執行性。建議委任熟悉「工程糾紛訴訟」的律師,擬定完整策略、爭取最佳結果,不要因一時節省而因小失大。
七、選擇專業律師:工程糾紛的最佳後盾
工程糾紛通常涉及金額龐大、法律與技術層面複雜,無論是施工瑕疵、付款爭議,或合約違約,當事人若缺乏法律知識,極可能因舉證不足或程序錯誤而失去主張權益的機會。此時,選擇專業處理工程糾紛的律師,就成為解決問題、保障權益的關鍵。
(一)裝潢合約注意事項:預防糾紛
多數裝潢糾紛來自於「合約內容不完整或模糊」,因此在工程開始前,務必重視裝潢合約的內容。以下為幾項常見爭議點與預防建議:
- 工程與付款分期明確訂立:避免因對付款時點認知不同而產生誤會。建議採「里程碑付款」,並註明每一階段的驗收基準。
- 增減、修改項目需書面確認:不可口頭同意追加工程過溝通修改後才反悔付款,建議每次變更都要補簽變更同意書。
- 材料與工法需詳細約定:如有品牌、型號或特殊施作工序,應清楚列明,避免完工後出現「與預期不符」的爭議。
- 瑕疵責任與保固期限:保障完工後若發現問題仍可主張修繕或減價。
⚠️專業律師可協助審查與擬定工程合約,提前釐清責任歸屬,讓業主在施工前就站穩法律立場。
(二)裝潢糾紛訴訟費用:預算與準備
費用類型 | 說明 | 費用 |
---|---|---|
律師費 | 諮詢:分析案件方向及法律優劣勢,提供現階段解決辦法 | 優惠三千元/時 |
存證信函/律師函:律師代為發出的正式法律文書,向對方主張權利,釐清爭議事實或要求履約付款 | 八千至一萬二 | |
撰擬訴狀:代當事人撰擬符合需求的訴狀 | 一萬五至兩萬五 | |
陪同調解/協商:爭取當事人最大利益,代理當事人與對方協商 | 一萬五至三萬 | |
全案委任:包含庭前會議、訴狀撰寫、陪同調解/協商及代理出庭 | 七萬至十萬 | |
裁判費 | 向法院提起訴訟時依據請求金額繳納 | 依裁判費法計算,約標的的1.1%~1.5% |
證據保全費 | 若需聲請法院勘驗或聘鑑定人,可能需預繳相關費用 | 依工程範圍與鑑定單位為準 |
其他費用 | 包括影印、郵寄、出庭交通費。若聘請專業技師或顧問作為證人,亦可能產生額外支出 | 視情況而定 |
結論
面對工程糾紛,預防勝於事後救濟。從工程合約的謹慎擬定、施工紀錄的完整保存,到遇有爭議時選擇適當的解決管道,每一環節都是保護自身權益的關鍵。特別是工程法律案件常涉及高度技術性與多方責任歸屬,專業律師的介入不僅可協助釐清事實、強化主張,也能有效降低訴訟風險與成本。如果您在施工過程中已經遭遇工程款爭議、驗收糾紛或裝潢糾紛,建議盡早諮詢專精的工程糾紛的律師,早日走出困局、解決困擾。
即刻線上諮詢Line @lawha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