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位金融發展快速的時代,詐騙手法層出不窮,數位帳戶也成為詐騙集團犯罪的工具之一,為了防止金融犯罪,政府與金融機構設立了「警示戶」的制度,目的在於保障大眾的財產安全。
然而,在政府積極宣導防詐觀念下,許多民眾對於警示帳戶的定義及影響仍不熟悉,時常無意間上當受騙,淪為刑事案件被害人甚至是共犯,本文將協助您了解何謂警示戶以及詐騙集團常用的手法。
什麼是警示帳戶?
依據《存款帳戶及其疑似不法或顯屬異常交易管理辦法》第3條規定,警示帳戶係指:法院、檢察署或司法警察機關為偵辦刑事案件需要,通報銀行將存款帳戶列為警示者。
帳戶被警示可能是涉及刑事犯罪案件,一般是涉犯詐欺、洗錢防制法等,當銀行接獲法院或司法機關通知帳戶可能涉及犯罪後,會向帳戶持有人說明該帳戶因存在犯罪風險而被列為警示帳戶。簡單來說,若收到帳戶被警示的通知,代表您是詐欺案件的嫌疑人喔!即使只有一個帳戶存在犯罪風險,銀行也可能針對與警示帳戶相關聯其他帳戶採取延伸管制措施,旨在避免資金流向相關帳戶,擴大犯罪影響。
為何帳戶會被警示
常見原因
存戶如果在短時間內出現多筆金額相近的轉出入交易,與帳戶持有人過去使用習慣顯不符者,銀行會懷疑帳戶被用於測試資金流動或者洗錢。
短期內在多家銀行開立存款帳戶,卻無法提出合理說明,銀行會懷疑開戶用途異常,可能涉及幫助詐騙集團移轉資金。
短期內在多家銀行開立存款帳戶,卻無法提出合理說明,銀行會懷疑開戶用途異常,可能涉及幫助詐騙集團移轉資金。
帳戶長期未使用,卻突然有大量的金額交易,這種異常情況常被視為帳戶遭盜用或被不法分子利用。
詐騙集團常見手法
代辦貸款
詐騙集團會假冒合法貸款機構或財務公司,以「快速過件、免聯徵、免保人」等話術吸引對資金有急迫需求的當事人,再以美化金流為由誘騙當事人交付網銀帳密或是金融卡,資料一旦交出,帳戶可能因被用於不法用途而遭到警示。
常見話術:
- 要先驗證您的帳戶有正常運作,我們才會撥款。
- 我們需要美化您的金流紀錄。
- 信用不良沒關係,我們公司專辦低信用貸款。
💡所有貸款應透過正規銀行或合法金融機構申辦,拒絕任何要求您交付網銀帳戶及提款卡的要求,避免成為詐欺共犯的風險。
求職陷阱
詐騙集團常以「高薪免經驗」為誘因,吸引求職者,實際目的為詐取帳戶資料,成為詐騙集團收贓款的工具。
常見話術:
- 公司需要您開帳戶給公司使用,每月會給您固定收入。
- 代收公司款項,每筆抽5%傭金,月入數萬輕鬆賺。
- 我們會帶您操作帳戶,讓您熟悉金流流程。
💡應徵工作前查詢公司是否有正規登記,謹慎對待不用任何專長或是技能就能輕鬆獲得高薪的工作,任何合法職務都不會要求您交付個人帳戶的密碼。
中獎誘惑
詐騙集團假冒商家、政府、企業活動客服,透過IG、臉書、簡訊通知當事人「中大獎」或是「獲得高額禮品」,但需要先繳納稅金、保證金或是依指示操作存款交易。
常見話術:
- 恭喜獲得獎品,聯繫客服領獎。
- 需繳稅金或保證金。
- 提供存摺與印章以核對身份。
💡中獎不會要求先付款、後領獎,一旦對方要求上述行為,就必須提高警覺,意識當下情況高機率是詐騙。
投資假平台
詐騙集團會建立假的投資網站,像是虛擬貨幣、外匯、期貨等,初期讓當事人小額獲利,進而投入大量資金,最後再以「無法出金」為由,要求當事人交付銀行帳戶密碼,帳戶因此淪為人頭戶,還會觸犯洗錢防制法。
常見話術:
- 您提供帳戶讓我們幫您操作,保證獲利。
- 會有專門的投顧老師指導您投資。
- 出金時出現風控問題,需再充值才能提領。
💡切記任何的代操、交付帳戶的投資行為都是不合理的,切勿輕信社群邀請的投資群組,投資應查核是否為金管會合法核准平台,所有保證獲利、代操都是高風險的詐騙警訊。
帳戶被警示的影響
金融功能限制
- 無法提領、轉帳及匯入:無法從ATM、臨櫃或是其他方式進行交易,包含網銀及行動支付等。
- 自動扣款受影響:設定自動扣款的水電費、貸款、網路費用無法自動扣款或支付。
- 無法開立新帳戶:持有人無法在其他銀行開設新帳戶,甚至其他銀行帳戶也受影響。
- 公司無法薪轉戶:因交易受到限制,導致公司無法順利匯入薪資。
- 信用卡及金融卡:與被警示帳戶有聯結的信用卡及金融卡將被停用。
法律責任
一般帳戶被列為警示戶可能是觸犯詐欺案件或是違反洗錢防制法,儘管許多民眾是被詐騙集團誘騙,仍可能在不知不覺中觸法,引來刑責處分。
《刑法》第339條普通詐欺罪規定:「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的財物交付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50萬元以下罰金。 以前項方法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亦同。」
《洗錢防制法》一般洗錢行為,洗錢金額可能較高或未達特定門檻但仍屬情節較重者,最重可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洗錢金額未達新臺幣一億元之情形,最低處六月以上有期徒刑。
警示期限
根據存款帳戶及其疑似不法或顯屬異常交易管理辦法第9條第1項規範:「警示帳戶之警示期限自通報時起算,逾二年自動失其效力。但有繼續警示之必要者,原通報機關應於期限屆滿前再行通報之,通報延長以一次及一年為限。」
簡單來說,若未申請解除,帳戶會在被警示後兩年自動解除;若司法機關認為該帳戶有繼續警示之必要,可以延長一年,一次為限。
如何查詢帳戶是否被警示
通常民眾不會在帳戶被警示的第一時間就收到司法調查通知,一般是接獲銀行通知、交易受阻時才會發現帳戶異常,當發覺帳戶無法正常使用時,可以透過以下方式核實帳戶相關訊息:
- 致電銀行:直接撥打異常帳戶的所屬銀行,確認是否背景是以及被警示的原因。
- 向聯徵中心申請信用報告:申請「當事人綜合信用報告」,即可查閱警示帳戶通報紀錄。
1. 線上申請:至聯徵中心官網,使用自然人憑證或金融憑證登入查詢。
2. 書面申請:郵局代收、郵寄或親臨聯徵中心臨櫃辦理。
解除警示帳戶的方法
警示帳戶的解除並不會自動進行,須等全部案件裁判確定,攜帶判決書或不起訴處分書,並填寫「警示帳戶解除申請書」,前往原通報機關申請解除。
解除警示戶應遵循以下流程:
step1:報警或是配合司法調查。
step2:蒐集證據釐清案情,有能力者建議委請律師協助。
step3:攜帶判決書或是處分書以及身分證件,填寫警示帳戶申請書遞交原通報機關申請解除警示。
step4:警察機關審核通過後,會發函銀行,約1-2週銀行解除帳戶警示。
step5:最後致電銀行確認警示處分解除後原則上就可以正常使用囉。
若不主動處理,帳戶在被警示兩年後若無延長也會自動解除。
衍伸管制帳戶是什麼
存款帳戶及其疑似不法或顯屬異常交易管理辦法第三條,針對衍伸管制帳戶定義如下:「指警示帳戶之開戶人所開立之其他存款帳戶,包括依第十三條第二項第五款但書規定所開立之存款帳戶。」
簡言之,當所有的某個帳號因牽涉刑事案件被列為警示戶,該帳戶持有人在同一銀行或其他銀行的存款帳戶可能被限制使用、延伸管制。用意在於防止歹徒利用同一個人在不同金融機構的其他帳戶繼續行騙。
解除方式:而衍生管制帳戶是由金融機構端自行管控,所以它的解除,必須要金融機構查證沒有問題以後,由金融機構自行解除限制。
警示帳戶與衍伸管制帳戶比較
項目 |
警示帳戶 |
衍伸管制帳戶 |
處分機關 |
法院、檢察署、警察機關或是165反詐中心 通報帳戶可能涉犯刑事案件
|
金融機構根據通報帳戶衍伸管制其他帳戶 |
影響 |
所有交易功能無法使用 |
部分交易功能受限 仍可以臨櫃提領存款、薪轉戶收領薪資
|
解除方式 |
案件偵查完畢或是判決下來後 前往原通報機關填寫表單申請解除
|
警示帳戶解除後,與金融機構協商解除 |
預防措施與法律建議
任何機關單位都不會要求您交付銀行、網銀及提款卡的帳戶密碼,即使是親友也不要輕易交付。
隨時注意銀行帳戶是否有不明金流匯入,並在發現時第一時間向銀行反應,即使是1元的金流都有可能面臨法律風險喔。
貸款、中獎、蝦皮出租都是現今常見詐術,只要有和正規操作有異處的地方都要保持警戒心,不要因抱持僥倖心態或是認為操作方便,就聽從對方指示操作金流。
當發現帳戶被警示,第一時間務必留存可能有關的事證,例如對話紀錄、匯款證明,並協尋專業律師,確保自身清白。
常見問題
Q1:警示帳戶可以領錢嗎?
當帳戶被警示,所有交易方式都會被凍結,不只領錢,轉帳、收受款項都無法交易。
Q2:警示帳戶會自動解除嗎?
帳戶會在被警示後兩年自動解除,若司法單位認為有必要可延長一年。
Q3:被警示帳戶後還能開新帳戶嗎?
原則上警示期間無法再到任何銀行開立新的存款帳戶。
Q4:警示帳戶會影響信用嗎?
會被聯徵中心揭露,導致信用評分下降,影響貸款、信用卡申請,甚至影響就業機會。
結語
警示帳戶是防制金融犯罪的重要機制,一旦被誤列或捲入詐騙,對個人生活與信用影響甚鉅。建議民眾平時謹慎保管個人資料,警惕各類詐騙手法,遇到帳戶異常時及時查詢並尋求專業法律協助,確保自身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