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令的重要性
面對家庭暴力時,保護令是法律為受害者提供的重要防線。防止加害人再次施暴,並保障受害人及其家人的人身安全。
2023年修法後,保護令制度更趨完整,針對數位騷擾、精神控制等新型態暴力加強防護,並簡化聲請流程,讓受害人更容易求助。不論是肢體暴力、言語羞辱,或是控制行為,只要構成家庭暴力,都可依《家庭暴力防治法》聲請保護令。認識保護令的功能,是邁向安全生活的第一步。
一、什麼是保護令
保護令是一種由法院核發的文件,防止加害人持續對受害人施加傷害、騷擾或威脅。保護令的設立主要根據《家庭暴力防治法》與《跟蹤騷擾防制法》。法院可根據個案情況核發不同類型的保護令,以提供及時且有效的保障。
在面對家庭暴力、性騷擾或跟蹤騷擾等情況時,受害人皆處於不安與危險中。這時保護令便是關鍵的法律工具,保障受害者的安全。
那麼,究竟什麼是保護令?又適用在哪些情況呢?本文將一一說明,並解析保護令在家庭暴力案件中的重要性。
二、保護令的種類與適用情境
(一)通常保護令:長期保護,有效期與延長機制。
通常保護令的審理程序較嚴謹,法院原則上都會開庭審理,給予雙方陳述的機會,保護令保障的內容也最周全。
(二)暫時保護令:審理期間的臨時保護。
因聲請通常保護令會經開庭審理等花費較長的時間,為了補足通常保護令核發前的空窗期,一般會建議被害人聲請暫時保護令;聲請的時間一般會比通常保護令較快速,原則上也無需經過開庭審理。
(三)緊急保護令:急迫危險下的快速核發。
被害人面臨家暴的急迫情形時,可以透過警察、檢察官或地方政府主管機關向法院聲請緊急保護令,請注意!緊急保護令是無法自行提出聲請的!
法院在審理此類案件時原則上不會開庭,並須於受理後四小時內作出決定,核發緊急保護令或駁回聲請。
三、保護令申請資格及流程
(一)誰可以聲請保護令
保護令可以由家庭暴力事件中的受害者本人、法定代理人、檢察官、警察機關、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提出聲請。
⚠️緊急保護令沒有辦法自己聲請,僅能透過警察機關、檢察官向法院聲請。
(二)保護令的聲請流程
保護令聲請程序
step1:聲請暫時保護令或通常保護令應先撰寫書面聲請狀。
step2:向被害人之住居所、相對人之住居所或家庭暴力發生地之地方法院提出聲請。
step3:各縣市地方法院設有家庭暴力事件服務處,配置社工人員協助被害人聲請保護令。
準備文件
- 聲請狀:詳細說明聲請保護令的原因,以及希望法院能提供的保護措施,例如:禁止加害人接近等等。
- 被害人及相對人的戶籍謄本:證明雙方的關係。
- 相關證據:診斷證明書、受傷部位的照片、錄音錄影等等,證明家庭暴力的發生。
- 其他法院請聲請人提出的文件:證人聯絡資料等等。
提交聲請:法院選擇、地點
- 被害人戶籍地或居住地的地方法院。
- 施暴者戶籍地或居住地的地方法院。
- 家庭暴力發生地的地方法院。
法院審理與進度查詢
保護令聲請案件會分案給法院的家事事件庭處理。 您可以聯繫該庭或法院的訴訟輔導科,提供案號和股別,詢問案件的處理進度。
您可以向訴訟輔導科查詢案件是否已分案,並詢問案號、股別、承辦書記官的分機號碼,以便後續查詢。
司法院智慧客服小幫手:司法院的網站上提供庭期表和開庭進度查詢。
有委任律師協助處理,律師可以代為查詢案件進度,並提供相關的法律諮詢和協助。
四、提供實用建議:如何收集證據
在發生家庭暴力後,許多人要聲請保護令卻因為沒有相關事證而減少一個可以保護自己的管道,收集證據在聲請中是重要的關鍵
💡有效蒐證小撇步(若是在家庭暴力發生時沒有辦法即時錄音、影):
- 可以在發生家庭暴力時(後)報警,警方製作的處理家庭暴力案件調查記錄表和處理家庭暴力案件現場報告表都可以作為有效的事證。
- 驗傷診斷證明書:家暴發生後前往醫院驗傷,將診斷書作為事證之一。
- 證人證詞:如果有目擊者可以證明施暴行為,或是其他有助於案件的證人,可以提供他們的姓名、聯絡方式,讓法院傳喚作證。
- 相關資料:可以拍攝受傷部位、受損物品、施暴現場的照片,用以佐證暴力行為。
五、保護令的保護項目:違反保護令的後果
核發保護令後,加害人再次違反保護令的內容,可以依照《家庭暴力防治法》第61條: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罰新台幣10萬元以下罰款。
六、2023年修法重點
2023 年 11 月 21 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家庭暴力防治法》修正案,將「同性配偶與非同居親密伴侶」納入保護範圍,打破過去必須同居或法定婚姻才能聲請保護令的限制,擴大保障到同性婚姻、非同居伴侶。
同時修法保障到「保護目睹家暴的兒少與成年創傷者」,受害人在未成年期間曾遭家暴、目睹家暴或性侵,可向戶政機關申請限制加害者閱覽戶籍,並由縣、市政府提供心理治療,避免二次傷害。
同時新增「防止散布性影像」條款,將未經同意散佈私密影像視為違反保護令,並授權法院命令刪除或由平台下架。平台若未依規移除,依照《家庭暴力防治法》第61-1條規定:平台若未依規移除,最高可罰新台幣 60 萬元,並強制保留涉案影像與使用紀錄 180 天供調查 。
修法後保護對象的擴大,解決過去恐怖情人無法處理的漏洞;其次,兒少目睹家暴可獲法律的保護與心理輔導;再者,性影像納入保護令不只是刑事責任的提升,更讓受害者隱私有實質保障,因平台若沒走下架需承擔法律責任,減少影像二次流傳。
2023家庭暴力防治法修法對於受害者保護擴大,未來在家庭暴力法制上更加保障受害者。
七、常見問題與解答(FAQ)
Q1:聲請保護令需要費用嗎
依《家庭暴力防治法》第10條第3項:保護令的聲請、撤銷、變更、延長及抗告,是不需要繳納裁判費的喔!
Q2:保護令可以保護哪些人
1. 現有或曾有婚姻關係:如配偶或前配偶。
2. 現有或曾有同居關係者,如同居人、前男女朋友。
3. 直系血親:如父母、子女、祖父母、孫子女等。
4. 直系姻親:如公婆、媳婦、岳父母等。
5. 四親等以內的旁系血親或旁系姻親:如兄弟姐妹、叔叔、姑姑等。
Q3:如何在緊急情況下快速聲請?
面臨家暴的急迫情形時,可以快速聲請到的是緊急保護令。但被害人自己不能聲請緊急保護令,需要透過警察、檢察官或地方政府主管機關向法院聲請,例如:遇到家暴時報警,請警察聲請。法院審理緊急保護令時,原則上不會開庭,並於受理後4小時內核發緊急保護令或駁回聲請。
結語
保護令不只是法律文件,更是一道守護受害者安全的防線。透過家庭暴力防治法相關規範,受害人能夠在面對暴力威脅時,聲請保護令以獲得即時且有效的庇護。如果您或您身邊的人正面臨家庭暴力、跟蹤騷擾或其他人身威脅,請務必及時尋求協助,
撥打113保護專線,或諮詢專業的律師,了解如何聲請保護令並保障自身權益。透過合法管道聲請保護令,守護自己與家人的安全。